我曾经是一名教师,从教工作有四年,这么算来,总共过了四个属于我自己的教师节,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第一个。
2000年7月,我从师范院校毕业, 8月25日到就职的学校报到。考虑到我初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太多的教学及管理经验,校领导在给我安排做初一(三)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同时,让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帮助我一起管理班级。那是一位从十八岁便开始在三寸讲台上演绎自己一辈子教书生涯的女教师,她姓刘,和蔼,可亲,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知性美,在我心里,她的这种美,至今无人超越。
开学前的教职工大会后,刘老师象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从我家住哪里到在师范院校的学习情况再到这所学校学生的总体情况等等一一跟我聊着,让我飘忽的心像飞翔的小鸟回到了家一样,定了下来。接着她告诉我第一次跟自己所管理班级的学生见面时,既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又要有能镇住学生的威信,让学生在喜欢中带着点怕,这样才能为今后的班级管理打下基础。在刘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初一(三)班在年级里不论是成绩或是管理都名列前茅。
开学后一个多星期,便迎来了属于我自己的第一个教师节。记忆中,教师节的那几天,学生们上课都比平时要专心很多,作业完成也比平时要认真。有的学生会在老师不在的时候悄悄地把祝福卡片放在老师桌面,有的会塞进老师的抽屉,还有的则会在下课后追上老师,把卡片往老师手里一塞转头就往教室跑。就这样,每个老师办公抽屉里都会有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祝福卡片及一些小礼物,收到卡片,语文老师大多会说,嗯,这句话说得好,这个词用得对;数学老师会说,字的大小还蛮匀称,字与字的间隔很合适;英语老师会说,哎哟,这个语法昨天才教,用得不太对,明天上课还得巩固一下……而坐在我旁边的刘老师是与其他老师不一样的,她的礼物是最多的,除了在校学生送的卡片外,由邮递员送来从各地寄来的卡片也大多是刘老师的,从教一辈子的她已桃李满天下。拿到卡片,刘老师会戴上眼镜,很小心地用小刀从侧面把封面拆开,拿出卡片,打开,在心里默默的读完上面的每一字,然后在嘴角轻轻的露出微笑,最后把卡片连同封面原样装回放到抽屉。尽管每位老师收到卡片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价格也不高,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每位老师他们的脸上都透着自豪的表情。
而我,也在期待中迎来了学生送的卡片。禁不住内心的欣喜,学着刘老师的步骤,把卡片拆了,里面的字很稚嫩,很普通,现在的孩子也许早已经不再使用,但很朴实,很真诚,上面语句让我记忆尤深:祝邓老师身体健康!祝邓老师工作顺利!祝邓老师天天开心,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邓老师,我们会认真听讲,考出好成绩,为班级争光……那一刻,我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会享受每年的这个节日,享受这种幸福,就像刘老师一样,一直到头上钻出白发,脸上出现皱纹,浑身上下散发出温婉与知性。呵,现在回想起来还一阵阵的温馨。
为迎教师节,校门口贴着由学校美术老师写的毛笔字“祝全体教职员工教师节快乐”,学校也召开了县教育局一个慰问会,接着就收到后勤主任让老师放学后去领县里下发的慰问品及慰问金。还记得那天回家时,包里装着慰问金,手里抱着慰问品,虽然很重很累,但一路在心里唱着歌。回到家见到母亲,先向母亲说手酸脚累的话,接着迫不及待的向母亲“展示”自己的“丰硕果实”,母亲听着,看着,微笑着,全是欣慰。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教师节,是抹不掉的记忆,那更多的是一种证明,一种长大的证明,一种可以自立的证明。
|